“盲盒热”如何持续?专家:打造原创IP是关键
【解说】从风靡日本多年的扭蛋,到近年来声名大噪的泡泡玛特,这种需要购买后拆开才能一睹“芳容”的产品叫做盲盒,近年来走进大众视野。据天猫数据显示,2019年有近20万人人均花费2万多元人民币收集盲盒,更有甚者一年为此花费近百万。盲盒的吸引力为何如此之大?你会为它买单吗?
【同期】北京民众
喜欢那些比较可可爱爱的东西,然后桌子上放一点,平时也算是减压,就是看看,摆弄摆弄,(买了)有个七八套是那种整组的。我觉得跟一些朋友圈里人(比较)觉得(花费)就不算特别多。有那种可劲儿买的,办公室放一墙的都有。
【同期】北京民众
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玩法,现在盲盒可能更产业化、更系统化了,盲盒也在跨界,图书盲盒都推出了。你只要参加(购买)一个盲盒,等于是永远后面有很多的(其它盲盒)等着你,这就是一种惊喜,收集,然后开心,其实主要还是一个开心。
【同期】北京民众
它的色彩和卡通的形象都非常的吸引人,而且很活泼,比较适合和迎合这种青少年的这种喜好。它如果衍生到其他的方面,我可能会出手。
【解说】记者走访多家线下盲盒商店看到,目前市面上的盲盒里大多是卡通玩偶或动漫周边,价格在30元至100元之间不等,书店、餐饮、美妆等领域也相继推出跨界盲盒。不少受访民众坦言,购买盲盒“要的就是打开盒子那一瞬间的惊喜。”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盲盒的不确定性会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使它更受欢迎。
【同期】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刘春生
它的定位选择实际上是非常精准的。我们看到大多数的盲盒(实体店)设计,包括它的这样的一些盲盒需要的货柜,自动货柜都是设置在大型的商场里面,这些都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盲盒里面的这些产品,都是符合了当下年轻人们的这样的一种求新求异的这样的一种消费心理。
【解说】刘春生建议,消费者应在消费能力范围内根据实际需求购买盲盒,避免成瘾。
【同期】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刘春生
应该秉持理性消费的这种态度。我看到有很多的年轻人实际上在消费的过程中确实花费非常的巨大,可能甚至把全部的收入,甚至还有人在举债来去消费这样的一种盲盒产品。我认为这样的都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理念。如果说是确实已经成瘾的话,应该去寻求特殊的甚至是专业的一些帮助。
【解说】近日,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间,公司年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上涨近300倍。刘春生认为,若盲盒企业能着力于原创IP打造,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期】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刘春生
奇特的产品、收集类的产品,我觉得采用这种盲盒经济(模式),它可能更有爆点。但这样的话无疑就对你增加产品设计的这种难度提出了一个要求,它必须注重去研发和设计的这一块,包括打造产品的一个IP这一部分,它需要加强很大的力量。某些企业在这个里面可以做得有声有色,甚至不断的推广自己的衍生产品。
郎佳慧 程宇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