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select your country or region!

品读“天府之国”的国防画卷

  品读“天府之国”的国防画卷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自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始,成都这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历经沧海桑田,获誉绵延千年。

  回眸追溯,蜀郡太守李冰治水并不是为了军事目的,其修建完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出天府之国。富庶起来的蜀地为秦横扫六合、一统六国提供了有力后援,并从此成为中国战略大后方,也以富庶温润为底气,形成“水般随性,竹般坚韧”的独特精神气质。

  都江堰、武侯祠、川军、歼-20……品读着这串看似不搭界却又有机相连的“蜀地图语”,记者在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发现,随性而坚韧的特质,奇妙融合在历史人文、社会发展中,更浸润着这座西南重镇的国防建设。  

  国防理念融入城市血脉

  穿过袅袅青雾、满目幽绿,自岷江出山口——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出发,向成都方向行驶70余公里,在黄龙溪古镇边的碧绿田野中,伫立着一座宽阔营院:四川省成都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

  步入其中,军事训练区、兵器模型展厅等区域划分清晰、设施齐备。“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卫生救护等课目,来加强国防教育。”自基地2008年成立便担任教官的吴清明告诉记者,基地迄今已承训百万余人,2012年9月获评“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成都并非一座国防特色鲜明的城市,但类似聚焦国防知识宣传普及和技能实践的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少年军校等并不少,与悠闲之都和谐共生。国防浸润,如润泽成都平原的都江堰,从古至今绵绵不绝。

  “网红地标”宽窄巷子,因老成都的悠闲生活体验闻名遐迩。谁能想到,300多年前,这里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城池。康熙五十七年平定准噶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的基础上修筑满城,设官街8条,兵丁胡同42条。兴仁胡同是如今广为人知的宽巷子,太平胡同是窄巷子,宽巷子住文武官员,窄巷子住士兵。如今,窄巷子32号门头老墙上,还留着拴马石……

  “最成都”的人民公园建于1911年。现在是成都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每逢国家公祭日、党史军史重要纪念日,这里都会组织纪念活动。成都人爱到这里喝茶赏菊、避暑荡舟,游客大都会挤出半日,依着竹林小溪体验喝茶、采耳等市井生活的安逸。悠然间,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现代国防科技艺术浮雕、川籍抗日将领故事长廊等12处纪念设施分布其中,让人不经意间耳濡目染。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漫步其中,体会岁月静好来之不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连续7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成都,国防浸润似古诗描绘——

  全市数十个国防教育基地、抗战纪念设施场馆对国防教育活动优惠或免费开放;市国防教育学会讲师团常年依托知名文化讲坛开展专题讲座,先后邀请金一南等军队知名专家前来授课;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城市人民防空演习;在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市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国防相关内容……

  2019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成都各类新闻媒体刊播70年来人民空军的建设成就,交通移动电视、户外显示屏滚动播放寄语,四川军地联合举办的“我爱祖国的蓝天”主题摄影展免费开放,前来参观影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人深情留言,表达对军人的敬意、对国防建设的礼赞。

  国防印迹植根城市巷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成都作为战略大后方,在清朝“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潮之后,还经历数次迁徙,随同人口大军迁来的,还有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浓郁的国防气息——

  抗战时期,北方27所大学迁来成都,华东和华中20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后来回迁时不少人选择留下。1949年后,大批军政干部南下四川。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以成都为中心,又迁来上千家工厂和科研机构,展开涉及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三线建设……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一些当时只有代号的兵工厂,一部分随着时代发展沉淀为城市记忆,但仍有很多星罗棋布般分布在成都市域。飞机设计、航天通信、发动机、光电仪器……单听名字,尖端、“硬气”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在成都,说起“成飞”无人不晓。全称为“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飞”早已成为成都人的骄傲。歼-20、歼-10系列战机都是在这里研制生产的。

Copyright © 2014-2016 DeDe 58. All rights reserved